【学术讲座】第四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舞蹈分论坛

发布者:崔永红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91

2025928929应云顶4008官网入口邀请,由西安音乐学院李颖教授担任主持高级编辑专家张堃西安音乐学院教务处长李颖教授安徽艺术学院云顶4008官网入口院长戴虎教授上海戏剧学院云顶4008官网入口副院长张素琴教授宝鸡文理学院张涛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李秀加副教授西华师范大学音乐云顶4008官网入口讲师赵阳、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研究生吕千丽、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研究生黄钰蕾依次发言,我院全体研究生积极参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CCTV-4高级编辑张堃的发言题目是《影像视域下的“一带一路”舞蹈艺术——以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为例》,他认为1979523日首演至今已有46年历史的舞剧《丝路花雨》,是现代敦煌舞创作的教科书,以丝绸之路和平与友谊为主题,博采当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悠久文明和艺术精华,是一曲中外文明互鉴的颂歌,艺术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开创了中国舞蹈的全新品类 ——“敦煌舞”,在中国各地掀起了“敦煌热”,在世界刮起了“中国风”,成为中国最早也最为持久的文化输出品牌,堪称“一带一路”舞蹈艺术的典范和代表。

西安音乐学院教务处长李颖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三阶”实践课程驱动乐舞文物创新转化——西音舞蹈专硕探索区域乐舞历史根脉与当代传承》,她以舞蹈专硕“三阶实践课程驱动陕西乐舞文物创新转化”为核心案例,分享“基础考据筑基-应用转化赋能-创新传播拓界”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立足陕西区域乐舞历史根脉探索其当代传承新路径,以此呈现西安音乐学院在乐舞文物活化中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艺术学院云顶4008官网入口院长戴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文化类似 心灵共通——丝绸之路舞蹈文化交流启示的碎片式哲思》,他认为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著名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现因“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具有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舞蹈作为通道的一部分,展示了文化交流的共通性。“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不仅广泛传播,且影响持久,它们不仅为单一“舞种”,而是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疆的“赛乃姆”“木卡姆”舞蹈文化,及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鹰舞”“马舞”“羊舞”,体现了舞蹈在形式、文化、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通性。这种共通的文化逻辑,让丝绸之路的舞蹈文化交流生动感人,也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成为可能。

上海戏剧学院云顶4008官网入口副院长张素琴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基于家族相似性的丝路乐舞文化传播与认同研究》,她讲述了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乐舞艺术在跨地域传播中形成了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文化现象。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通过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田野调查与当今创作的互证,结合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丝路乐舞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共性关联与地域变异,尤其关注以“敦煌舞”为代表的乐舞以及部分历史中的丝路乐舞形象如何通过舞蹈主题、动作造型、音乐旋律、服饰道具等要素的共享与演变,在“和而不同”构建起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化认同体系。研究认为,丝路乐舞并非单一文化的扩散,而是多文明互动融合的产物,其内在的相似性既体现了文化传播的连续性,又保留了各地域文化的创造性。

宝鸡文理学院张涛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文化互融:黄河上游地区传统鼓舞的多维形象研究》,他指出黄河上游地区的传统鼓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文化载体和实践路径。通过视觉(器物、身体、场图)、听觉(鼓声、人声、器乐)、动觉(身体参与)三重形象维度,生动塑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使其可观、可听、可感。传统鼓舞以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鲜明的交融特质和强大的感知体引象的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具身的、可参与的实践,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兴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创新启示。

西北师范大学李秀加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吐蕃丝绸之路与古希腊古埃及乐舞艺术文明互鉴探究》,他认为早期民间舞是在藏历新年、秋收季节、婚庆、搬迁等到来的时候举行的,且先由他们煨桑、喝青稞酒、饮食开始接着舞会就在寺院、庭院前举行起来。羌姆舞似乎与文化精神紧密相连。在早期藏族舞蹈是神灵集聚之地,是维系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所在,因此,人们通过羌姆舞蹈、跳锅庄等取悦鬼神的形式来自我安慰和取得信心;跳锅庄这种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融祈祷祝福、男欢女爱、颂扬缅怀、风情民俗为一体,情深意长,意蕴深远。

2025929日上午830,云顶4008官网入口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舞蹈分论坛,此次分论坛会议由专家张堃担任,西华师范大学音乐云顶4008官网入口讲师赵阳、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研究生吕千丽、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研究生黄钰蕾依次发言,我院全体研究生细心聆听。

为深化对“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理解,探索丝路乐舞的当代发展与文化共同体构建,929日,西北师范大学云顶4008官网入口邀请赵阳开展了一场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丝路乐舞的当代转化与共同体意识——以赫哲族乐舞为例》为主题的精彩发言。发言伊始,赵阳便点明“一带一路”倡议为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广阔平台,而丝路乐舞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当代有着独特的发展机遇与价值。随后,她将目光聚焦于赫哲族乐舞,详细介绍了赫哲族乐舞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赫哲族乐舞源于其生产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动作质朴且富有韵律,音乐独特且饱含情感,是赫哲族文化的生动缩影。在探讨赫哲族乐舞的当代转化时,赵阳指出,要在保留其原有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与传播手段。可以将赫哲族乐舞元素融入舞蹈创作、舞台表演中,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同时,他强调,这种转化并非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目的是让赫哲族乐舞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关于共同体意识的构建,赵阳认为,赫哲族乐舞作为丝路乐舞的一部分,其当代转化与发展,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通过对赫哲族乐舞的传播与推广,可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助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下的文化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西安音乐学院云顶4008官网入口硕士研究生吕千丽,带来“黄帝信仰辐射下的‘五地’乐舞文化遗存探析”主题发言。吕千丽首先阐述了黄帝信仰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对诸多文化领域都有着深远影响。接着,她聚焦“五地”乐舞文化遗存,分别从不同地域的乐舞风格、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这些乐舞既有着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又都能寻到黄帝信仰辐射下的文化印记,是黄帝文化与地方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吕千丽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解读,为在场师生展现了“五地”乐舞文化遗存的魅力,让大家了解到乐舞不仅是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她还与师生们就乐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场氛围热烈。此次发言为西北师范大学云顶4008官网入口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助于大家拓展学术视野,加深对乐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内在联系的认识,对学院在乐舞文化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黄钰蕾,开展《梅兰芳戏曲中的丝路文化研究》主题发言。黄钰蕾围绕梅兰芳戏曲艺术展开论述。她指出,梅兰芳作为京剧艺术的集大成者,其戏曲作品不仅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还蕴含着丰富的丝路文化元素。从服饰妆容来看,部分戏服的纹样、色彩借鉴了丝路沿线民族的装饰风格,精美绝伦且富有异域风情;在表演程式上,一些身段、动作也受到了丝路文化交流的影响,兼具古典美与多元文化融合的韵味。黄钰蕾结合具体的戏曲剧目,如《天女散花》等,细致剖析其中丝路文化的体现。她讲到,这些剧目在创作和演绎过程中,吸收了丝路文化传播带来的艺术养分,成为了文化交流的生动载体。同时,她还分享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对梅兰芳艺术理念的理解,梅兰芳先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借鉴,为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此次发言让大家对梅兰芳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理解了丝路文化在戏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舞蹈创作与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

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舞蹈分论坛圆满落幕,与会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丝路乐舞传承创新,从《丝路花雨》经典解读、乐舞文物转化、跨文化“家族相似性”、黄河上游鼓舞、吐蕃丝路互鉴,到赫哲族乐舞当代转化、黄帝信仰辐射下的乐舞遗存及梅兰芳戏曲中的丝路元素等多元视角深入研讨,既梳理了丝路乐舞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也为其当代发展、传播及文化共同体构建提供了鲜活思路与实践启示。




文稿编辑:陈彦春、魏辰璐、刘亚洁、张思艳

图片拍摄:漫怡彤、石婧

校对:扈慧敏


XML 地图